![]() |
當生命突遭疾病襲擊,家庭也會隨之進入一場沒有彩排的風暴。由癌症希望基金會主辦的「癌友家庭親子營」活動,今年第 18 屆於北、中、南三區展開,其中,中區以【家庭的守護獸】為主題,舉行兩天一夜的營隊活動,讓癌友與孩子、伴侶或主要照顧者在溫暖氛圍中,透過創作、對話與陪伴,一起召喚心中的守護獸——那份讓家庭在風雨中彼此守護、讓愛延續的力量。
最新 111 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,國人癌症新增人數持續上升,平均約每 4 分 2 秒就有 1 人確診,與前一年 4 分 19 秒相比,癌症時鐘快轉了 17 秒(備註 1),癌症不僅是癌友個人的挑戰,更是整個家庭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。多年來,癌症希望基金會持續透過親子營,陪伴無數家庭走過治療與重建歷程,讓「希望」不只是信念,更是一股能被實現的力量。
癌症,不只是疾病──也是家庭重新凝聚的契機
「癌症對一個家庭的影響,從來不只是一場疾病。」癌症希望基金會台中希望小站主任吳佳霖觀察到,罹癌家庭在面對治療與經濟壓力時,可能不經意忽略孩子內心的恐懼與疑問,而親子營正是為了創造一個安全的空間,讓家庭能重新展開關於癌症的對話。今年癌友家庭親子營中區主題「家庭的守護獸」正是基金會希望傳遞的核心精神,吳佳霖主任分享:「團隊最初以『怪獸』象徵癌症的威脅,但隨著活動設計逐步深化,發現『怪獸』也能被轉化為守護的力量。當家庭願意面對癌症、勇於談論、甚至接納它的存在,就有能力將恐懼轉化為愛與希望。」營隊活動以創作為橋梁,引導家庭共創「家庭旗幟」 ,在經歷過癌症如狂風暴雨的衝擊、撕裂後,再次重建並擬聚家庭的力量,將怪獸轉化成為「家庭守護獸」 。吳佳霖主任說: 「在這裡,我們看到每個家庭都召喚出屬於自己的守護獸,匯聚一股即使面對脆弱、彼此依然緊緊相依靠的力量,這就是愛與勇氣最真實的樣貌。」
「家庭守護獸」──讓恐懼轉化為愛與希望
此次親子營結合癌症知識教育、情境遊戲以及藝術創作,讓家庭在陪伴中建立正確的癌症觀念,並學會表達情緒與關懷。台中希望小站徐慕怡社工師分享,活動中,參與子女年齡層橫跨幼兒園到高中階段,社工團隊觀察到,不論是活潑的孩童或內向的青少年,都在創作中找到自我表達的方式。有位自稱「空氣」的國中生,兩天的營隊幾乎未發言,卻是家庭守護獸設計的核心成員。徐慕怡社工師說:「這樣的孩子不需要被逼著表達,而是讓他知道,就算沉默,他仍是家庭重要的一份子。」
從不敢示弱到勇於分享 「希望號」航向抗癌重生之路
乳癌病友珮君去年確診乳癌,確診初期選擇隱瞞病情,默默就診,不願讓孩子擔心。所幸,在這段艱難的旅程中,先生始終陪伴左右。當珮君在第二次化療後開始掉髮,先生毅然剃髮陪伴同行,笑說:「一起剃髮後,我們就是並肩作戰的戰友。」這份無聲的體貼,成為家人面對風暴的力量,也成為最溫暖的風景。
孩子們也以行動表達關懷,共同面對治療帶來的改變。國三的哥哥說:「自從媽媽生病後,我變得更加關心她的心情。每當看到她身體不適卻仍故作堅強,心裡總是特別不捨。現在的我會盡可能多為家人分擔,盡自己的力量,以行動守護家人。」而國小五年級的小女兒曾主動捐髮給癌症希望基金會,「雖然有點捨不得,但能幫助別人很有意義,長大還要再捐。」先生笑著補充:「我們開玩笑說,也許妹妹捐的頭髮最後做成了媽媽的假髮。」而這也讓孩子親眼見證:愛與善意,最終都會回到彼此身上。
在親子營中,珮君一家為家庭旗幟命名為「愛玩客」,守護獸則取名為「希望號」。珮君分享:「我們相信,無論遇到什麼困難,都要懷抱希望。讓這份希望傳遞給家人與身邊的每一個人。」
小女兒也天真地說:「希望守護獸可以把病痛帶走,守護媽媽、也守護我們全家。」一句童言童語,也是大人們最堅強的力量來源。這段歷程不僅讓一家人更緊密,也提醒了身邊親友重視自身健康。珮君先生說:「如果我們的經驗能讓別人少一點遺憾,那就是最有意義的事。」
圖文內容由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
備註1參考資料


留言
張貼留言